English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

1999-10-20 来源:光明日报 上海中学校长 唐盛昌 我有话说

培养创新精神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校能否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是至关重要的。中央领导在今年的全教会上就明确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我们体会到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设施装备条件,从物质上支持学生进行各种创新活动,当然是创造环境的一个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是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激励创新的人文环境。

首先是学校的氛围,包括学校的校风、教风与学风。从学校领导层面看,在学校里是自觉不自觉地实施“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还是真正在学校的一切工作中落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从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反馈机制到评价机制,采取何种价值导向,又营造怎么样的学校氛围;从教师层面看,是不是每一位老师,每一节课,每一项教育教学活动都在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都在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都在致力于开发学生的禀赋和潜能;从学生层面看,是否真正做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是否具备很强的好奇心、求知欲,不断进取,不断探索,在师生间,学生间是否能就有关问题和新的创意进行自由开放的讨论。我感到在营造学校的创新氛围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其次是学校的观念,特别是质量观与人才观。怎样评价一位教师的教学质量?以他所教学生的考分,尤其是高考成绩作为主要指标,是常见的做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强调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今天,这样的评价标准显然是不全面的。但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究竟做得好不好,又应该用什么指标来衡量呢?承认创新精神的培养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教学评价观念方面的一个进步,那么发展出可以对之进行操作的可测评的指标体系,应该是我们努力的下一个目标。从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对我们的教育质量观,特别是学科教学质量观,应该进行反思,并发展出与之相适应的评价系统。类似地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也应该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进行反思,传统的总分第一标准,显然也应该受到质疑。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形成与德育为核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观相适应的正确的质量观与人才观。

第三是创新的载体,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来进行。学校课程显然是最为重要的载体,我们当然不能等到与创新精神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改革完成之后,再来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在目前的日常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发散性思维与探索精神,我们认为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创新的动机来自于对问题的求解,创新的可能出现于不拘泥于常规的发散性思维,创新的实现取决于百折不回、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一些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注意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另一个可行的做法是在学科教学或选修课程中,让学生做课题研究。这时学生可以针对自己选择确定的课题目标,创造探究,了解与熟悉研究的过程,上海的许多学校已经在这方面作了相当的探索,并取得了一批显示学生创造才华的优秀成果。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应该局限于学科教学,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科技的、艺术的、体育的、社会的、……甚至是学生的自我管理,都可以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载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